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科研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,也关系到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。大家都知道实验室多用于分析化验、产品检验,和教学、科研、小试等。其特点就是化学药品、实际种类繁多,数量相对较少,分析仪器较多,如离心机、灭菌锅等实验设备,且涉及气体钢瓶,如气相色谱用到的空气、氮气、氢气、氩气、氦气等,液相色谱测定用到的流动相,如甲醇、乙腈等,都是属于危险化学品。由于人为或者自燃的原因,引起化学品的泄漏、污染、爆炸造成的事故称为化学事故。据统计,实验室发生的化学事故占整个实验室事故中的大部分比例。
7月27日,广东某大学发生一起实验安全事故,称实验室在清理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,一博士生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。随后,该生已经被送到医院救治。目前,伤情已经得到控制,无生命危险。
7月24日上午,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一玻璃厂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。据悉,该爆炸由于化学实验室实验员操作不当所致,引发了气流冲击,造成了小范围的爆炸,事故最终造成一人死亡一人轻伤。
暑期至,高校实验室改造、调整与搬迁、教师和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活动等相对集中,因而会进入到或企业或工厂的实验室参与研究,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实验操作,大家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。那么实验室该怎么进行安全管理及规范操作!
一、推行网格化管理
各高校要健全学校、二级单位、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责任体系,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责和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,并签订责任书,建立网格化管理清单,构建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全面覆盖,分级管理、层层履责"工作体系。
二、坚持常态化检查
各高校要坚持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,暑期重点检查开放式实验室。学校层面检查不少于2次,学院层面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,各实验室责任人每天要开展例行检查;各级检查记录要留档备查,及时消除隐患。
三、严格准入制度
各高校要严格实验室出入登记与管理,杜*关人员进入实验场所。对暑期留校开展实验工作的师生,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,保持实验室内部整洁、卫生,确保仪器设备运行和用电用水用气安全,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、留宿。
四、开展安全教育
各高校要对暑期留校开展实验活动的师生,结合学科专业特点,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次全员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,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。
五、强化危险源管控
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及菌(毒)种、病原微生物等实验品的购买、入库、出库、使用、处置等环节监管体系,做到可追溯、全流程、全闭环,涉及危险源的实验场所,要有明确的警示标识。实验室应设立危废物暂存区,危废物不得在实验室过量存放,应及时转运至学校危废暂存库。各高校暑期对危废暂存库的危废物要及时清理处置。
六、提高风险研判能力
各高校对暑期改建、搬迁实验室,务必严格审批立项,做好安全风险预评估报告;由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安全的保障条件、潜在风险进行评价。坚决杜绝未审批项目的实施。
七、加强全面协同
实验室安全系关学校全局,各高校相关部门、单位要各负其责,通力合作,协同化解安全隐患,确保暑期安全。教学和科研职能部门应做好实验教学项目、科研项目风险评估;实验室职能部门应做好实验品采购、存储、使用、废物处置等工作;后勤部门应做好消防与治安、经费与条件保障、网络安全等工作;二级学院(科研单位)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;指导教师既要指导好学生科研活动,又要保障学生科研活动安全。
总结:
为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,实验人员在实验前,需清楚此实验会有哪些危险,有可能会出现哪些事故,事故根源会出在哪里。要清楚最严重的可能会发生什么安全问题。万一出现事故时,应当怎么做。实验前还要清楚,如何实验仪器设备,了解实验所使用的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防护知识。以及确认仪器设备安全可靠,能够正常运行。